搭建一个“三网融合”的平台

    李宗霖研究员在2010年第1期《前沿科学》上发表的“基于动态网络构思的三网融合核心技术”的学术论文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作为乙太通讯网络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的李宗霖,不仅审时度势带头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网融合的核心技术——“乙太天下通”(www.yt333.tv)多媒体网关,而且通过其核心技术的应用将新的服务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由此也增加了“乙太天下通”的市场竞争力。

      

    服务融合远胜于物理网络融合

      

    “乙太天下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就是服务的融合。这在论文的摘要中就已提到:服务的融合,远远超出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物理网络”融合。在采访李宗霖研究员时,记者首先抛出的问题是:“服务融合”与“物理融合”究竟有何本质的区别,服务融合为什么要胜于物理融合。

      

    对此,李宗霖研究员解释说,服务融合与物理融合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服务融合强调战略的转型,它着眼于在全球更广域的范围内实现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服务。服务融合与物理融合相比可谓是天地之别,服务融合可谓是天,物理融合可谓是天下的一块土地,天空为无限,土地为一方。以教育体系为例:传统的教育体系是校方把受教育者集合到教室,由老师向学生面授。虽然校舍里也包含了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物理网络”融合服务,但是毕竟这种服务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性,即学生必须到老师授课指定校舍运用校舍中的设备,才能达到求学的目的,这应该是典型的物理融合模式。而服务融合是基于无时无刻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理念,让地球变成“一间屋”式的模式。

      

    在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物理网络”融合的技术基础上,我们只要创新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只要能够融合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种不同传输模式,即可实现三网的服务融合。这样,就使原来的三网各自为阵的一个个端到端的商业模式进行集成,成为统一的标准化的服务融合平台,使天下求知者都可以利用现有的三网终端设备,在任何地点接受老师面对面的授课服务。也就是说把传统的点对点的战术服务模式转变为全球的点对多、多对多的战略服务模式,改变了原有战术模式的局限性,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性、人性化的服务。这种服务的融合体现出高效、低成本和高附加值,是人类接受服务方式的主流,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未来二十一世纪谁掌握了最便利最廉价的服务方式,谁就获得了最大的话语权。

      

    搭建平台实现“乙太天下通”

      

    “‘乙太天下通’就是为了寻求最便利最廉价的服务方式而创新出的一个平台。它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实现三网融合的核心技术。”李研究员接着说。

      

    “那么这一核心技术又是如何在实现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其关键作用呢”?对于记者的提问,李研究员解释说,“乙太天下通”多媒体网关是将广播网的“单向”性,电信网的“双向”性,互联网的“多向”性,升级为全息互动服务模式,形成辐射全球的网络战略跨域模式,这也是我国在全球网络大战中取得战略性主动权的关键性步骤所在。而它在实现三网融合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是:综合地运用了Internet网络通讯、视音频编解码、超媒体视讯、远程协作等先进技术,为行业用户提供一个交互式的视音频通讯应用平台。

      

    “据记者了解,在目前电信、互联、广电三个网络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形下,不仅国家因管线网络的重复建设而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成本,即使对每个家庭而言,在三网上的支出就高出百元之多,仅此一项就是几千亿元之巨。而三网融合技术的推广,等于创造了几千亿元的价值。特别是在国务院发出了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动员令之际,你们将如何借此东风,将三网融合技术走入家庭,惠及百姓呢?”记者问道。

      

    “人们对通信的理想要求,就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以与任何对象进行任何信息的交流,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类的这个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开发了‘一号通’功能,一个电话号码一次注册就拥有1+13项三网融合服务:‘乙太天下通’=电话号码+电话域名+视讯邮箱(mail.yt333.com)+视讯通讯+视讯网页+视讯会议+视讯商铺+视讯广告+视讯商品+电话会议+电话短信+视讯联盟+视讯传媒等,改变了传统网络上的域名和邮箱分别注册、号码不同的状况。通过接入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和宽带IP网络,人们可以像拨打传统电话一样便捷地拨打IP电话,降低通话成本。同时,通过与电视机连接,它又可以把可视通信、文本消息等音影像通过电视机得以呈现。特别是它还能提供影视VOD服务,用户只需简单地拨号操作,就可以在电视机上享受IPTV服务。另外,通过连接标准的计算机外设(如摄像头、移动硬盘和数码相机等)可以方便实现可视电话、3G互通和音视频内容下载(回放)等网络应用。”李研究员兴奋地描述着实现三网融合后便捷而又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在对三网融合的推广前景充满了乐观和期待的同时,李研究员也表示了一些担心。他说,在传统的产业分立的情况下,电信和广电行业已经形成了各自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赖,严重制约着产业链资源的整合与协调。而不管是工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还是各协会、团体,都不可能承担起如此复杂的监管职能,这也是目前推广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他认为,成立一个具有核心能力的机构很有必要。

      

    “我期待着党和国家尽快建立这个统领机构,能够更快的把乙太技术应用于三网融合的项目中去,让‘乙太天下通’终端软件为国家出力,为中国做贡献,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我也感谢能生存在这个时代,用我一生有限的时光,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点事。”李研究员动情地说。


    来源:2010年04月15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