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广州市乙太通讯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宗霖应邀出席了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并在论坛上做了题名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题演讲。
作为一个成立不到两年的互联网软件公司的董事长,李宗霖缘何能够应邀参加由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商务部共同主办的、这样高级别的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盛会?记者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宗霖认为IT技术是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
半路出家的IT老总
和大多数IT公司的老总在业界浸淫多年的经历不同,在进入IT业之前,有着金融专业背景的李宗霖先后从事过国际贸易业、国际金融业、酒店业等行业。从原来中苏贸易的中间商,到操纵福建瓜子市场的“瓜子王”,再到广州新白云机场的建设商之一,一次又一次的行业跨越,使得李宗霖在积累了丰富商业经验的同时,也越来越能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养成将产业现象放到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下思考的习惯。
2003年,李宗霖出任广州市南方现代科技广场总经理,在卖场的管理中接触到众多IT商家,有原材料提供商、上游厂商、渠道商、经销商、采购商。李宗霖发现,信息之间的有效沟通成为商品交易的最大障碍。上游厂商希望知道市场最需要的产品,但经销商却无法第一时间反馈给上游厂商,上游厂商只好派遣大量的市场人员在销售一线督导,花费巨大却收效不佳。而有着团购能力的异地采购者,除了派人到现场调查采购外,没有更有效的方式进行选择购买。李宗霖由此开始思索商品信息的畅通之道……
互联网技术让李宗霖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商机所在。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李宗霖认为互联网不仅是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产物,更是未来国际物流枢纽的指挥中心。深思熟虑之后,李宗霖决定投身蓬勃发展的IT业,于2004年9月注册成立广州乙太通讯网络有限公司,致力于网络视讯软件的开发与服务。
从成立之初,李宗霖就决心以视频通讯为核心,进行软件的开发和运作。李宗霖告诉记者:“在商品交易中,面对面交流最直观,效果最好,也是最为商家所接受的交流方式。当今互联网上的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都是基于文字+图片的形式来提供信息,使用户没有直观性,直接导致了众商家不愿在目前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大额交易,而只好选择费时费力且开销不菲的现场交易。能够在互联网上看到、听到,是众商家最渴望得到的服务。”
基于李宗霖提出的“提供最优质且费用最低廉的网络视频服务”的目标,一年多以来,乙太公司先后开发了乙太商务语言视频会议系统、乙太视讯电台商铺、乙太视频通讯大全服务、大容量网络磁盘——“亿文视频邮箱”等产品,这些产品的核心,就是实现商家和商家之间自由的音视频交流。
乙太的成长之路
与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李宗霖在决定投身IT产业之初,遇到了太多困难。对此,李宗霖并不讳言。他对公司成立之初的股东集体退股风波至今记忆犹新。“从公司成立之初决定以打造视讯平台为发展方向开始,公司的其余六大股东就天天和我吵,他们在咨询了北大、清华、微软等机构的学者专家后被告知,开发这种平台,特别是突破目前传统电子商务模式的商务平台,一是开发难度高,二是风险大,收回投资的周期长,以目前公司的规模并不具备这种大手笔运作的能力。六个月过去了,六大股东集体推股。”
李宗霖坦诚这是一段痛苦的回忆。在这之后,他就独资注册了乙太,继续坚持着建立物流中心之信息港平台的IT梦想。“其实我真正希望做到的,是建立一个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实现网页主人与顾客的即时交流、网页商店与顾客直接见面、销售人员与顾客直接沟通的美好前景。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知道他们隐含的意思——‘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是他们想表达的。但这也是我做事的风格吧。我们学金融出身的人,更多的是从社会、资本的层面上思考产业的走向和公司的发展,不会拘泥于一项技术本身这样的局部问题上。”
乙太公司走进公众的视野,是在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在全国分布的一千多名记者使用乙太视频视讯平台之后开始的。良好快捷的通讯效果加之简便的操作,使得乙太公司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也有了响亮的别名“乙太视频”。2005年12月,《中国经济周刊》对“乙太视讯电台商铺”进行了有关报道,迅速提升了乙太公司在业界的知名度。在此之后,乙太公司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2006年4月5日,乙太公司正式签约广东南航明珠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乙太提供的“网络视频语音电话网络会议系统”,使南航向着网络管理视频化、运营模式数字化、服务体系零距离的战略目标迈进一步。5月18日,作为为数不多的企业代表,李宗霖应邀参加了第二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并在论坛上做了题名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题演讲。近日,广州市花都区政府又力邀李宗霖将乙太公司迁至正在筹备之中的广州花都区光电产业园,为其提供了包括办公场所、优惠政策在内的丰厚条件。
记者手记
崇尚社会责任的儒商本色
对于自己的身世,李宗霖用“出身寒微,唯用勤奋来换取社会认可”这句话来概括。从陕西财经学院国际金融系毕业后,李宗霖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其中,李宗霖不经意间讲的一段经历,让记者感受到一位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商人在积累自己财富的同时,也从没有忘记过回报社会。
1991年,苏贸易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时李宗霖是一名活跃在中苏边境的中间贸易商,从事将国内厂商的货品销售到苏联各地的贸易活动。在一次将大宗货品发到当时还是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州后,苏联解体,货款追不回来了。受此影响,国内14家工厂面临倒闭的,近千名员工面临失业的威胁。
带着近千名员工的寄托,李宗霖只身来到哈萨克斯坦,四处奔波,动用各种关系,花了整整11个月,终于在第二年年末的时候,将货款全部返还给了国内厂商。他告诉记者:“其实回想起来,当时我完全可以袖手旁观,甚至一走了之。但我总觉得,在经商时不能忘记身上的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到双赢和多赢的局面,让自己在实现事业理想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儒商本色。”
来源:赛迪媒体http://media.ccidnet.com/art/2623/20060623/587631_1.html